现在有些年轻大学生对前一代的老中专生表现出一种不屑一顾,是不是有点自不量力咯,岂知彼中专非此中专。
81、82年考上中专的堪称高中生中的学霸,名副其实,一点都不为过。那种殊荣,不是一般人能有的,对95%以上的人来说是个高不可攀的活儿。
那时的大中专是统一考试,分段录取,总录取率不过5%。能考上中专的都是普通高中icon学校(一般来说处于当地中等的高中)班上一二名的学霸级学生。
在全国统一高考仅有5%录取率中获胜,不是闹着好玩的。
那时的大中专生上学不要学费,更不要什么住宿费等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。一句话,不用你半分钱,国家全包,就连生活费也是国家发的,每个月还可以余下几块钱用于零花。
那时的大中专学生出来就是干部身份(相当现在的公务员),体制内的,国家统一分配。不需要你找工作,也不需要你考什么编制。这些事儿,现在的年轻大学生们知道吗?若是不知道,就问问你们身边80年代以前毕业的大中专生们吧。当然现在年龄都老了。
还有一个不同。那时的大中专学生直到毕业,在校期间谈朋友的不多,即便是谈过朋友或正在谈朋友,我不敢说100%,起码是90%以上的仍然守护着最后的防线,保持着纯香原美。哪像现在,丢失第一次已经不是话题,甚至已到同居的尺度。
对于学校来说,不同时代,只是名称或称呼不同,别以为中专差。想想,现在5%的范围内足可以进211。其实现在也是分段录取,不过是学校名称好听一些罢了。
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师长、旅长是些什么级别?师长是其他时期的军团长、军区司令一级;旅长是其他时期的军长一级。如果后来的人把那时的师长、旅长等同于后来的师长、旅长,那不是个天大的笑话吗?
同理,现在的年轻人,如果把那时的中专生看成比现在的高职高专低,那真的可以让人笑掉大牙!